多元觀點呈現 別再折騰台灣
2015-08-07 08:52:08 聯合報 本報記者張錦弘
繼太陽花之後,微調高中課綱的意識形態之爭,再度撕裂台灣社會。經連日翻騰,「多元呈現」已成為社會最大公約數。教育部應記取教訓,訂定12年國教課綱,要更公開、透明,尤其社會領域課綱,寧可暫緩公布,也要力求多元觀點並陳,畢竟台灣已禁不起一再折騰。
平心而論,這次微調高中課綱,不論程序、內容,確有可議之處。就程序而言,教育部先組成檢核小組擬出微調方向,且小組成員納入王曉波等統派色彩鮮明的學者,縱使事後證明,王曉波等人無法完全主導微調內容,但已落人口實。
其次,教育部長吳思華也承認,微調課綱草案在公聽階段稍嫌倉促,不夠廣納各方意見。其實,這是政府辦公聽會的通病,往往已預設立場、先有答案,沒太多討論空間,徒具形式意義。反對者因此拒絕「背書」,課綱公布後繼續抗爭,最後把高中生也捲進來。
就內容而言,這次微調歷史課綱,包括日本統治改成日本殖民統治、慰安婦加上「被迫的」、接收台灣改成光復台灣等,雖多數人認為理所當然,但部分學者、師生不以為然,強調這是以台灣為主體,與中國(或中華民國)為主體的兩種不同史觀,沒有百分之百對錯。
這次課綱之爭凸顯台灣社會至今,對國家認同、史實解讀,的確仍有很大差異,最好的方式就是多元呈現。
教育部訂12年國教課綱應更審慎,不用急著定調,應該先做好社會溝通,確保程序公開、透明,保留更多討論空間;讓各種意見都發聲、暢所欲言,再找到共識點、多元呈現,才可避免重蹈覆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