照顧弱勢生 繁星名額應低於一成

2013-12-02

 【聯合報╱本報記者張錦弘】

教育部大學多元入學政策毀譽參半,雖然入學機會、選才方式更多元,也導致學生每種管道都想試,花更多金錢、時間準備,被批評成「多錢入學」,也犧牲了高三正常教學。
 
教育部最近檢討多元入學政策,但應化繁為簡,用減法、而非加法,否則把制度改得更複雜,將治絲益棼、徒增學生壓力,補習班成了最大贏家。
 
早期甄選入學名額只占兩三成,很多高中生乾脆放棄一月舉辦的學測,直接拚七月指考。但隨著甄選名額激增,再也沒有高中生敢放棄學測與甄選,很多人申請六系,花費一兩萬元,窮人家的孩子既缺錢,也缺多元才能,淪為「多錢入學」犧牲品。
 
教育部原本指望透過繁星推薦,讓偏鄉、社區高中生有機會上頂尖大學,但得利最多的反是私校生;且隨著繁星名額不斷擴增,學生不敢放棄此入學管道,給補教業者更大商機。
 
教育部現正規畫大學入學的第四種招生管道—「特殊選才」,為特殊才能或外籍配偶等特殊對象量身訂作,立意雖佳,卻也讓多元入學更複雜。高中生除了申請、推甄、指考分發,還得再拚「第四管道」,壓力如何減輕?
 
多元入學改革仍應保障考試分發名額至少占四到五成,讓性向不明確、又無特殊才能的人,純以筆試取才;專為弱勢族群而設的繁星計畫,名額應在一成以下,且應降低學測門檻,優先錄取低收入等弱勢生,這樣才能照顧到多數族群。
Copyright © 2012 友欣數位學苑 All rights reserved
TEL: 0800-711-988 E-MAIL: service@easy100.com.tw